时代的浪#8 开始一个业务

2022-08-07 阅读时间 4 分钟 共 1623 字

上一期聊到要做一个自己产品,列一些常见产品的形式,今天挑其中几个我比较感兴趣的继续聊一聊。

01 软件服务

因为我本身是程序员,自己有开发能力,所以对自己做个软件给别人提供服务是很感兴趣的,但是个人开发者做独立产品,做到一定的付费用户是比较困难的,现在成功的案例不算多。

我主要考虑的有两个方向:

1、第一个是关注国内外新的理论,然后抢先基于这个理论,做一些辅助性的工具。

比如针对记忆曲线,帮助背知识的 Anki ,针对卡片笔记法的 flomo 、obidian。

其中 flomo 的例子特别有代表性,flomo 的创始人少楠,在18年看到英文版的卡片笔记法,然后认同里面的理念,做了flomo,而这本书20年才翻译了中文版,在国内开始流行,这个时候 flomo 已经完本基本功能并有一定市场了,笔记类的产品有一定的转移成本,加上先发的优势,在卡片笔记上,国内基本没有相当的对手了。

虽然 flomo 已经有了很多的用户,但是他们只有两个固定员工,五个兼职员工,还算是小团队作战。

个人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辅助去发现新的理念,像范冰分享的,他做了一个工具自动抓取亚马逊上的新书,翻译成中文,还训练了一个 AI 工具标注书中的重点内容,这样就可以快速地把国外新出现的、可能会成为热点的内容,提前看到了。

一个新的东西出现了,提前布局,不管是做一个配套辅助的软件,还是自己先吃透,在国内社交平台上做布道者,都可以有不错的效果。

2、依托于大的平台做扩展插件

这个和上一期开头举的那个博主的例子有点像,都是依托于大的平台提供服务,现在很多软件都提供了插件的功能,特别是开源软件,像 Notion 、 Obsidian 、Chrome浏览器等等,都有插件功能,但是等软件成熟了,已经成为热点了,上面的插件也基本比较成熟了,竞争就比较大了。

所以和第一点类似,也需要关注新出现的软件,早是一个很大的优势,在早期可以免费去开发一些插件,然后开源,你已经满足了基础的功能,后面有一些增强的功能,可以大家在你开源的基础上去开发,形成一定的生态后,完全从头做的竞争对手,就很难超越你。

02 数据整理

这个是我在范冰博客里听到的,形式和邮件订阅类似,付费或免费开放,但内容不是自己创作,而是通过收集整理出来的,比如他现在做的一个免费的邮件订阅 Web3Q ,通过程序自动收集 twitter 上关于 Web3 的推,然后根据自己训练的一些算法,把那些信噪比高的,有热度的内容提取出来,然后通过邮件每天发一封。类似这样的邮件组我还订阅了一个,发布者是做独立开发的,会去了解一些新的产品,获取更多的产品思路,他把自己了解到的,感觉还不错的产品列在邮件里,付上对这个产品的简单描述。

这种通过整理生产内容,门槛相对低很多,上面提的两个例子用了两种方式提高了门槛,第一个是通过自己开发的程序,加上一些 AI 算法,通过提升效率,处理更多的信息,这样产生高质量内容的概率就会变大,全人力基本不可能把一天所有关于 Web3 的推看一遍,再整理出内容。这种是使用编程的杠杆增加效率,过滤一些单纯靠人力的竞争对手,从这角度提升门槛。

第二种是个人能力方面增加门槛,基于自身在这个领域的积累,对这个领域的内容,整理后做一些自己主观的处理,比如例子中,发布者对好产品的判断,和对产品的简单描述,都体现了他在这个领域的积累。

如果有编程能力,我更推荐使用第一种方式,效率更高,每天花的时间更少。选定一个领域,全网收集信息进行处理,前期开发成本会高一点,但后期每天基本就不花时间了,程序把输出的邮件样式也做好,每天发出前只要检查确认一遍内容没有问题,就可以直接发出。

第二种方式对自身要求相对高一点,而且每天在内容收集和整理还是要花不少的时间的,而且里面包含自己主观的判断,和自己的观点,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上一篇中聊到的缺点,把自己掏空变的没什么可说的,或者反复说一些重复的话。

03 结语

这一篇比较短,最近忙装修,这一篇中断了很久,写的思路也断了,就停在这吧。

还有一个原因是最近了解了不少 web3 的信息,我的业务方向计划往 web3 方向走,后面会先从 GameFi 开始,进入到 web3 的领域,后面更新的内容,也会与 web3 相关。